基本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根本,以继续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以配合做好中央巡视总结和反馈阶段工作为抓手,把回归“学术为魂、育人为本”的大学本位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学科国际性提升、美丽校园建设和学校形象建设“五大战略”,狠抓队伍、文化和制度“三大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开创“十年腾飞”新局面。

二、工作内容

(一)始终抓好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1.制定学校“2011计划”的发展规划,组建、培育2013年拟申请国家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协同创新平台的谋划、申报和建设,探索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新路径和国家智库建设的新模式;组织开展国外著名智库的运作模式研究;开展ESI后续研究,为学校提供决策参考。

2.做好“985”、“211”结项及新一期的筹划工作。开展“985工程”项目总结,迎接教育部结项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价;筹划新一期“211工程”、“985工程”申报工作;高质量做好 2013年“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3.探索试点,对我校部分以率先建设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学科实施学科国际评估。

4.推动新一轮理工科发展。按照“高起点、相关联、入主流、高水平”的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做好学科规划;规划和筹建数学研究院;继续做好重大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研制”的过程管理与跟踪服务,实现项目周期内第一年的阶段性分解目标;进一步加强专利管理,推进全校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的明显提升,提高专利电子申请量;进一步推进理工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5.着力完善创新人事制度。健全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对1998年制定的各级职务任职基本条件和相关程序进行总结、评估和完善,明确和完善教授二级岗位评价标准和岗位考核要求,完善教学准入制度、教师破格晋升制度等;完善离退休制度,对相关条件和程序进行规范;探索建立一套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推进分类管理,根据总量控制及结构比例控制的原则,重新规划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岗位结构比例和任务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6.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继续大力推进“3231人才计划”的实施,学校人事部门加强与相关院系的工作协同,帮助学院分析队伍建设情况并形成规划;加大知名学者特别是学科领军人物的引进力度,创新海外人才招聘工作机制,全职引进海外人才不少于15人,聘用兼职海外人才超过30人。

7.认真抓好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继续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通过岗前培训、完善助教制度,开展中外交流和安排海归青年教师挂职等途径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技能提升、身心健康保障、薪酬福利改善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支持;探索做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项目申报、人才服务与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专人专岗;继续开展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修订教师手册、制定学生手册、规范教学环节、追踪学习效果;结合“名师工作坊”、青年教师和教学团队的培养,推出“研究型教学”试点;为教师教学提供过程性和诊断性评估,组织专家提出分析报告和调整方案;结合MOOCs的建设计划,重点培育示范性的精品视频课程;做好准备接受教育部评估。

(二)深入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8.继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路线图。近期内完成2013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第三轮修订,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并重点督查工作开展情况。

9.继续实施本科“一年级工程”(“新生工程”)。加强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建设,继续开展“精彩第一年”的新生引航计划,对于入学的新生开展学业引导和人生引导;继续完善“红船领航”——新生党员先进性熔铸计划,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与训练,充分发挥新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和带动全体新生健康成长;开展学生领导力项目研究。

10.做好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总结工作。对“千人百村”及其他社会调研活动进行总结和成果转化,强化社会实践过程管理,提升社会实践质量。

11.做好本科招生工作。配合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实施,完善“英才选拔”计划;完成录取结果统计分析、各类新生入校跟踪调查工作;结合工作实际,面向各地中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宣传,建立起招生、教学和就业的互动机制。

12.系统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成立改革工作小组,制订改革方案,推动包括招生选拔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导师责权机制、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开放合作、政策和条件保障六个方面的25项改革。将完善全员硕博连读机制、完善博士生选拔方法、改革入学外语考试、完善硕士生初试改革、推荐免试制度和完善助教选拔机制等措施纳入总体改革框架之中。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继续做好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工作,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工作;加强对课程进修班的规范化管理,切实加强办班期间的学员管理、教务管理以及招生宣传管理等工作。

13.完善苏州校区发展思路。制定并完善苏州校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学生规模、本硕生及专业结构、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行政队伍规模与结构、财务战略等;注重骨干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支持;以开办风险管理方向金融硕士项目为契机,促进苏州校区研究生教育从延伸办学到自主办学和合作办学相结合的转型。

14.办好中法学院,培养高水平的国际性人才。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生培养方案、中法协调沟通机制、学生海外管理体制及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实现本硕衔接,进一步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1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按照新的“人才培养路线图”的要求并针对学科评估中体现国际性的指标,重点推进建设学院国际合作伙伴、推广全英文项目、扩大交换生规模、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等工作。

16.做好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全面分析现有13所孔子学院工作开展情况,除承担国家的任务之外,如何进一步发挥孔子学院的潜能,为学校提升国际性做出贡献;充分发挥孔子学院负责人的作用,院长应该兼有学校驻外代表的身份,逐渐将孔子学院办成培养学校国际化队伍的平台;继续跟进“孔子新汉学计划”的相关工作。

(三)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17.加强科研机构管理与规划。根据教育部新一轮繁荣计划、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等重要文件,进一步加强各类科研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按学校统一部署,做好平台建设办公室的相关工作,研究论证科研院建设的可行性与方案;完成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机构管理模块建设并投入运行;修订并颁布学校跨学院研究机构及院属研究机构管理细则;积极筹备申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好现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及重点实验室,做好迎接评估准备工作。

18.组织好重要学术活动。办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3;组织好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评奖活动,办好吴玉章学术讲座;办好《教学与研究》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继续组织好教授考察团工作。

19.继续改进科研评价。修订并颁布科研奖励办法及奖励期刊目录,进一步突出质量导向,发挥正向激励作用,重心下移。鼓励学院制定符合本学院及学科特点的考核制度与奖励办法。

20.加强学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修订并颁布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召开第十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制定学院学术委员会制度,规范学术委员会的议事制度,切实履行学术委员会职责。

21.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新中心。结合文化科技园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不断推进发展要素集聚、产业平台服务、科研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政府政策咨询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和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智库作用。

(四)加快推进美丽校园建设

22.全力推进东校区建设。积极与国家及北京市、通州区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尽早完成土地征地和立项审批工作。

23.高质量推进校区改造和建设工作。在完成北校区校舍的维修改造的基础上,管好北校区,美化北校区;完成清华东路校区改造,做好继续教育学院搬迁工作,启动老校区改造工程;完成东南区综合楼、留学生宿舍开工建设相关准备工作;完成锅炉房工程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工作;争取在一年时间内有步骤、有创新地完成为全校所有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工作。

(五)积极进行文化形象建设

24.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推进包括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在内的大学文化建设。紧扣办学理念,不断规范形象识别系统,不断美化校园景观,做好博物馆、校史展、图书馆相关工作;随着延安陕北公学展览馆、正定华北大学展览馆陆续完成,更加注重发挥校史在立德树人、文化传承方面的功能;弘扬体育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生体育”的目标,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25.进一步加强学校国际形象建设。做好英文网页建设工作;策划并组织好“全球领袖论坛”等重大活动;根据《外交部、中央外办、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省部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的意见》,出台实施细则,做好校级团组的出访安排工作,提高出访成效,提升国际形象。

26.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建设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继续做好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平安校园”创建工程,创建文明、和谐、平安校园;逐步淘汰超标耗能设备,加大推广节约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力度,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健全科学合理的能源使用管理体系、评估审查体系、考核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加强资源节约宣传和教育,培育校园节约文化,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27.做好校友会、基金会搬迁“校友之家”的后续工作。以此为契机,探索校友会、基金会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和更新现有校友会网站和数据库,做好优秀校友资源的收集和服务,以此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及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群体的成长;加强校友QQ群建设、公众微信和微博建设,加强校友与母校联系;进一步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参与和支持重大活动和项目的组织,协助学校促成与更多省地市的战略合作。

(六)大力提升管理保障工作

28.推进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系统工程。全面推进章程建设的配套、运行和落实阶段相关工作,以章程的制定和发布为契机,进一步梳理和规范全校的规章制度体系,推动学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9.千方百计筹集办学经费,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学校财务制度;进一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试点推行院系财务公开制度;重点抓好科研经费管理,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0.在全校管理系统逐步推进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以做好后勤保障系统精细化管理试点中期评估为契机,继续推进36项产品(项目),使后勤系统试点成果进食堂、进宿舍、进教室、进网络,惠及广大师生。在理念转变的基础上,做好制度设计,狠抓细节落实,通盘考虑,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模式在全校管理系统的建立。

31.探索多种方式缓解中青年教职工的住房困难。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好政府政策性住房政策,帮助教职工做好限价房、公租房申请配售和租用工作;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有限的周转房;扩大住房市场化改革;努力从社会上寻找,扩大房源。同时着力做好房屋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32.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电子校务系统实施“一张表”工程,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填报平台;继续扩充网络出口带宽,调整网络链路,提高网络访问速度,提升网络体验。

(七)全面做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3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以落实中组部选人用人工作检查反馈意见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以提高党员干部教育实效性为目标,扎实做好各类教育培训工作。

34.进一步强化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理论宣传与研究工作,以中国梦主题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提升我校理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融入新媒体环境,探索新闻宣传新途径,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丰富创新“红船领航”新生党员先进性熔铸计划,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发展住宿辅导,配合学校公寓标准化建设,推进住宿辅导工作的深入开展,拓展学生成长空间;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5.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改进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完成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认真做好教育部专项检查我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36.积极推进民主办学,维护师生利益,构建和谐校园。充分利用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学代会、研代会等组织和途径,加强校务公开和民主办学;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任用工作力度;贯彻落实“1320行动计划”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坚持探访慰问重疾、重困职工和先进劳模的长效机制。